12月6日電 每天清晨,城市農產品市場都是最熱鬧地方。但同時,也是濕垃圾大量產生的源頭,高峰期垃圾量更大。由于濕垃圾種類多,蔬菜類植物莖桿多,很多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壓榨產率低,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進行處理,對設備的穩定性要求也很高。其次,市場人流量大,垃圾不僅僅是居民生活垃圾,還包括大量的蔬果廢棄物。這都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和復雜性。
為積極貫徹落實《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上海以減量、增效、綠色、創新為方向,在制度建設、硬件投入、隊伍管理、監督檢查、創新探索、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統籌做好全場垃圾分類管理,形成了符合市場實際的機制體系。而在上海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的上海江楊農產品市場,也在探索新的垃圾處理方式。
上海江楊農產品市場日均農產品交易量3000噸,濕垃圾產出量可想而知。這里的濕垃圾到底是怎么處理的呢?又有多少科技含量呢?
據市場方介紹,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頒布執行,市場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逐步引入了潔鹿環保科技公司等第三方企業,借助專業力量,不斷探索濕垃圾減量新路徑,積極實踐利用微生物降解方式處置有機垃圾,力求市場果菜皮和餐廚等垃圾減量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化利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市場處理濕垃圾的流程是,首先人工將市場日常蔬果等濕垃圾收集起來。通過設備自動傳送鏈倒入生化倉,進行粉碎處理。粉碎處理后的濕垃圾進行固液分離,機器內部將固體和液體分開。對固態部分進行噴淋凈化和光氧除臭處理,以消除異味。經過微生物菌種與酶的發酵作用,濕垃圾在24小時內形成基肥。取出一半基肥,保留另一半底料作為菌種繼續發酵繁殖。二次加工需要15-30天的時間,將其轉化為有機肥。
上海潔鹿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彭麗軍介紹,上面“濕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的微生物菌和酶的技術”實際上他們用了12年時間自主研發和生產,目前在上海實施的有60多個項目。這套神奇的設備可以將濕垃圾就地資源化分解為飼料和有機肥的原料,整個過程僅需16小時。
整個設備的創新點,在于設備采用隔音材料和降噪技術,有效降低了噪音污染。具有密閉處理功能,可以有效消除異味,并通過二次除臭凈化空氣。采用自研的高溫好氧微生物復合菌種技術,可以將濕垃圾降解為綠化肥料。經過二次加工后的濕垃圾將會轉化為有機肥,用于修復土壤問題,解決土壤板結和過度使用化肥的問題。濕垃圾就地降解為綠化肥料,全過程環保無臭味排放。對于5噸以下的處理規模,通過熱交換技術可以實現無廢水排放,達到國家環保要求,無二次污染。果蔬垃圾可以做到日產日清,垃圾不需要出園區或小區,實現就地化、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當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日益突出,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日均交易巨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如何打造“綠色市場”也尤為重要。彭麗軍介紹,將廢棄的垃圾轉化為經過微生物發酵的有機肥,他們也將加大力度進行更大范圍的試點。(韓慶 周雅潔)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